在鑄造行業,爐前成分分析的效率直接決定了熔煉節奏與產能上限。而傳統流程太依賴人工取樣、實驗室化驗,單次檢測等等,所耗費時間長達30分鐘,經常導致熔爐空轉等待,日均產能損失高達15%。廣州儀德精密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代理的德國斯派克直讀光譜儀MAXx系列,憑借爐前5秒快速檢測、智能校準技術與超低運營成本,成功助力多家鑄造企業實現日增產2爐的突破!
一、傳統取樣流程:效率瓶頸如何拖累產能?
取樣-化驗-調整的漫長循環
工人需從熔爐中舀取鐵水 → 冷卻鑄成樣品 → 送至實驗室打磨檢測 → 等待30分鐘出結果 → 再調整爐內成分。
每爐鐵水檢測耗時30分鐘,日均8爐生產中有2爐時間浪費在等待上。
成分波動風險
傳統設備檢測碳(C)、硅(Si)等元素偏差達±0.05%,需多次復檢,進一步延長周期。
人力與耗材成本高